分享到: | 更多 |
培育全社会的“风险文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姚俭建在《文汇报》撰文指出,随着风险问题的日益凸显,风险意识的启蒙日益显得紧迫。如何培育全社会的“风险文化”,这将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解之题。
自省和反思能力是社会存续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自省和反思,并注重日常社会活动过程,成为降低新常态下人为风险的有效途径。只有每一个公民都成为风险应对的责任主体,学会理性地对待风险、防范风险,一个国家和社会才可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当然,面对风险,仅仅依靠公民的自觉来完成风险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应担负起全社会风险意识培养的责任。同时,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公众的风险教育,营造良好的科学认识和应对风险的社会环境。
中国梦的国际化解读是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中国梦国际化解读要把握核心,抓住重点。中国梦的国际化解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正是缘于此,必须循序渐进,区分缓急。从紧迫性上看,最先解决的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新生动力;第二,建立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华文化不是攫取文化,而是共享文化;第三,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世界梦的相通性与契合点;第四,中国梦的价值坐标与评价尺度需要世界的良性互动。
破除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王辉耀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当前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人”的不可持续,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不可持续。建议采取以下三方面对策。
加紧制定完善中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和居留等人才政策。首先,我国应加快简化出入境手续、降低居留门槛,为外国人才来华提供便利,以此平衡外流的人才。其次,对于长期以来以各种方式服务国内建设的海外华人华侨专业人士,发放多次出入境签证。再次,扩大绿卡的发放范围和数量,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投资和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等等。
改革教育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培育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人才;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来华就读和工作。
此外,人才建设工作也要实行改革开放,树立开放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