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网讯 日前,无锡惠山区一起较为复杂的劳资纠纷,在惠山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连续二轮的耐心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这也是惠山区总工会运用“四调联动”机制(区、镇、村、企四级调解组织共同参与,联合调解)的又一起成功案例。
2014年6月的一天,惠山区总工会接到一职工通过12351热线打来的投诉电话。该职工母亲刘某于1994年4月到惠山某仪表有限公司工作,双方一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保。近几年由于大环境不景气,该公司效益持续走下坡路,基本处于半停工状况,职工上班没有固定时间,有时一天仅上1-2个小时,工资也就每月五六百元的收入,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年纪大了再就业困难,再者上班时间短,还可以照顾家庭,刘某也就认可这份工作。天有不测风云,在2012年12月份刘某突发轻度脑中风住院治疗,康复后于2013年春节后去上班却被老板以“身体还没有康复,回家养病”一句话拒绝了。刘某儿子不认可公司的做法,认为其母亲在这个公司工作了近二十年,说辞退就辞退,太伤老人心了,一定要个说法。随后打电话请求惠山区总工会帮助,希望公司方给出拒绝的理由及适当的经济补偿。
惠山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到投诉后,及时委派调解员与镇、村工会进行联系,共同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该公司是股份制公司,有四个股东,由于业务不足,效益下滑,处于停产歇业的状态,对于刘某的说法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公司确实没有钱补偿她,即使补的话也得必须由四个董事平摊。
工会调解员耐心地向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释义,指出谁是公司法人,谁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指出了公司存在的违规用工行为,如公司内部没有合法的规章制度、没有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职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甚至发放的工资连最低工资标准没有达到等,公司方诚恳地接受了我们的告诫,但确实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只有厂里的一些设备可以抵押变卖,希望工会调解,因为大家都是邻里关系,自己出钱给刘某3000元补偿,做一次性了结。但刘某儿子不同意,说已经咨询了律师,可以拿到几万元补偿,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调解一时陷入僵局,调解员让双方回家再认真考虑考虑,第一轮调解结束。
二天后,开始第二轮调解。由于双方当事人和村工会主席都是一个村的,又是很多年的邻里关系,平时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决定这次由街道、村工会出面做工作。街道、村工会主席双管齐下,分别安抚双方情绪,巧妙沟通,劝导双方不要置气,换位进行思考,冷静下来衡量这件事的利弊关系,再说以后还要低头不见抬头见,闹僵了影响邻里关系,劝导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经过区、镇、村两轮调解,反复做工作,逐渐缩小了双方差距,最终双方在友好协商的气氛中接受工会调解员的建议,该公司一次性支付刘某经济补偿金8000元,双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
「案件点评」
当遇到疑难劳动争议纠纷时,区、镇、村、企四级调解组织共同参与,联合调解,利用镇村调解员与双方当事人的邻里感情及熟悉的人脉拉近距离,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就近便利熟悉情况和良好的基层人际关系优势,即节约成本,又实现了劳动争议纠纷的快速有效化解。此调解方式在基层运用广泛,取得很好效果。
(邓志明 董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