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学者

林文庆:创校与寻根

邬大光
2019-07-08 08:48:50  来源:光明日报

  立 场

  在执掌厦大的16年中,林文庆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立场,始终不掩其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林文庆就在新马地区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孔教复兴运动,他先后出版了《孔教大纲》《中国内部之危机》《从儒家观点看世界大战》《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1929年完成了《离骚》的英译。他把自己“中体西用”的强烈取向,也带给了厦大师生:“我们学外国文化,不能完全效仿他。比较上,我们所缺乏的是科学,除外我们都很好,不要破坏了,只可略为修正。”

  1924年,厦大举行三周年校庆,林文庆发表演说:“中国各大学之教授,多注重外国新学说新知识,于中国古来文化则不甚研究。我谓无论大学中学,皆当读孔孟之书,保存国粹。”他曾对学生说:“大学里研究的科目,除普通知识外,还有专门的学问;但我们更要注意,就是不要忽略了我国的旧学,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应明了我国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在。”

  林文庆认为:“一个被切断历史和传统的民族,就好比一棵被砍断的树,势将枯萎和衰落。”

  赵正平在回顾林文庆时说:“尝考林博士所以来华任厦大校长者,第一即为景慕陈嘉庚先生兴学之仁风;第二则因欲实现其素来提倡孔子教育之主张。自欧战告终,西人之研究吾国文化者,日益增多,其中尤以德国为甚。乃国人竟日醉心欧化,不为深究,未免可惜。林博士亦有心人哉。”

  实现孔子教育的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林文庆归国任职的重要动因。他自己坦言:“当陈校董在南洋聘余回国任校长时,予询以办学宗旨,陈校董答以当注重中国固有之文化。予是以欣然归国,予亦尊重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林文庆的文化立场受到了当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与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他在爱丁堡大学的第二年,一位医学院讲师拿了中文手卷,请他帮忙翻译。面对着方块文字,早年在书院里所受的教育,显然不足以帮助林文庆解脱眼前的窘境,他不得不告诉那位讲师,自己不是很懂中文。那位讲师疑惑地问:“你不是中国人吗?”林文庆只能告诉他,自己是出生于海峡殖民地的中国人。

  看着那位讲师失望地摇头叹息离去,林文庆的内心如同被针刺一般难受。故他来厦大之后,对于国学,不遗余力地提倡。

  林文庆坚信:办大学,既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更要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后来专攻中国经典,并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此作为文化认同和生命皈依。他坚定地认为,“作为中国人,学习和掌握中国语言是他的职责所在,并且一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

  在爱丁堡大学,除了学习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林文庆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自学中文。对此,杜维明教授曾在专访中提道:“林文庆对我们所有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人来说,是心灵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助力。”

  在办学主张上,林文庆为厦大确立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校训:“止于至善”。他认为,大学校训是反映一所大学的价值观取向与灵魂所在,也是一所大学矢志奋斗的根本目标:“我们要走上成功之路,第一要决定目的,就如出外游历,必须事先预定目标。”

  原来的校训“自强不息”,在林文庆看来,体现的是达至某种生活目标的手段、方法,远不能成为一个人毕生奋斗的目标,只是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止于至善”十分明确地告诉大学生一种为之奋斗的高远目标,想达到这一人类至高至远的目标,那就非得需要“自强不息”的坚强毅力不可。

  在庆祝厦大建校十周年时,林文庆又做了更进一步的总结:“每个大学,可算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各有各的特殊精神,本大学是以嘉庚先生的精神为精神,当然是基础稳固,生机正长,其原动力在于‘博爱’,其进行目标为使吾人竭力行善,因之校训是‘止于至善’。”在他眼中,陈嘉庚无疑就是“止于至善”的活化身。

  林文庆在《孔子学说是否适用于今日》中说:“至于孔子哲学,不但以当时国家社会所表现之一切事物,加以深刻研究,并将古代过去之经验,潜心默察,穷探奥理,而成‘一以贯之’之道。故孔子学说实为千古不可磨灭之学说。”

  在1925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当天,林文庆对学生发表演讲:“大学自正心诚意,以至于治国平天下,乃孔子一贯之教义。近人许多政治家,无一有如此一贯之政治哲学。我校校章‘止于至善’,亦取义于此。甚望诸君努力研究,能到此地步;尤望将孔子之道,益发昌明光大则幸甚。”他崇尚“国学”,且把“国学”理解为“中国固有文化”,“保存国故,罔使或坠”。

  “过则勿惮改”一直是林文庆的座右铭。他曾经把这句话印在《海峡华人杂志》的封面之上,既是提醒读者,也是提醒自己,“有什么过失,只要知道了马上改正”。

  为了能使厦大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发展,林文庆一直渴望大家多提意见。他在1935年秋季的开学式上,呼吁广大师生员工:“诸位觉得本校有什么地方应该改进的,随便提出来,都可得到改进,无论何人,上自本校各院教授、学生,下至本校工友,都可把学校的缺点随时告诉我,使我知道,并设法改进,我是欣然感谢的!因为我们的学校要有改进,才有进步,要有不断地改进,才有不断地进步啊!”

  林文庆临终时曾说:“我这辈子只上过一个大学、一个专业,就是宽容。”正是宽容,形成了他的个人底色,这种崇高的境界、宽阔的胸怀,是一位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也是每一位厦大人应该具备的。林文庆,不愧为厦大的“创校校长”。

  (作者:邬大光,系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教授)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在技术进步中更好保护劳动者权利

    相对于传统劳动关系,网络平台用工形式出现不少新特点。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基于从属性判断,即判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格从属、经济从属和组织从属关系。但是在网络平台上,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从属关系变得虚化,因而难以用传统从属性标准对其作出明确判断。

  • 赞! 招聘不得询问妇女婚育

    问题是,妇女求职遭受就业性别歧视了,起诉有什么作用呢?妇女求职者胜诉了,是获得了赔偿,还是岗位?而从以往的实例来看,多头是赔偿。也就是说,妇女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如何让妇女满意?何况,起诉只是事后之策,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要治理就业性别歧视,不能只鼓励妇女去起诉,还必须保障妇女能够找到工作岗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破解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歧视妇女?为什么不想招聘妇女?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 再谈产业(行业)工会创新发展

    多年实践证明,产业工会强,则工会整体强;产业工会弱,则工会整体弱。在当下正在进行的工会改革中,要把产业(行业)工会建设与创新发展作为一项“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获得高温津贴是权利不是福利

    虽说现在大多数城市建立了纳凉工程,但是户外劳动者并没有闲暇享受这些清凉政策。面对滚滚的热浪和劳动者的防暑降温需要,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利润血管里自动流淌道德血液。出台高温规定,提高高温津贴标准,也未必就能帮助劳动者兑现高温津贴,落实高温停工权利。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