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海涛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作出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好“三转”要求,抓好“三转”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当前面临的一项中心任务、一个重大课题。就基层纪委而言,人手少、任务重、难度大。在“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总体形势下,“三转”必须突出重点,聚焦中心,找准“死穴”,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效果。
盯紧权力促“三转”。无论是贪污腐败,还是纪律涣散,抑或作风不端,都是依附于权力而产生,寄生于权力而存在。种种不端的背后,其深层原因是权力的失控和失范。如果说贪污腐败是“毛”,权力的失控和失范就是“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对权力滥用等现象精确定点式打击。因此,要实现基层纪委的“三转”,首先必须盯紧权力,在权力规范运行上下功夫,铲除滋生贪污腐败的土壤。
权力配置有其自身规律,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必须厘清政府权力边界,做好权力的“减法”,即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力求在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把不应当由政府行使的权力下放给社会、下放给市场,减少政府之手的权力干预,以达釜底抽薪之效。在做好减法的同时,必须做好监督的加法,即对公权机关行使权力构建更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加强监督力量、落实监督职责、创新监督机制,防止出现管理监督的“真空”地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要做到公开示权,采取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开各级各类机关部门的权力范围;公开流程,对具体的事项,及时公开办理主体、节点、进度;公开结果,办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以结果公开倒逼权力运行的规范化。
盯紧岗位促“三转”。抓好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对权力运行主体的监督,二者互为基础、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科学配置权力只是迈出了反腐防腐的一只脚,还必须盯紧权力运行的主体,也就是要加强岗位监督。
一把手位置重要、地位特殊,在一个地区和单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一把手权力大而集中,如果缺乏监督制约,容易大权独揽、恣意妄为;另一方面,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有着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如果一把手不正,则必然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局面,败坏整体风气。
一把手腐败固然危害甚大,但是权力运行流程中的关键岗位分散广泛,如果管理监督不到位,其对党风政风的败坏,对群众利益的损害,也不可小视,犹如一个个水阀,管好了可避免“跑、冒、滴、漏”,反之则有恣意横流的可能,让权力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果说腐败的一把手是“老虎”,那么,腐败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就是“苍蝇”。“老虎”固然要打,“苍蝇”也不能放过。
盯紧队伍促“三转”。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一支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既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也是“三转”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转职能,还是转方式、转作风,都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队伍。
品行操守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有什么样的品行操守,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外在行为。品行操守是因,外在行为是果;品行操守是源,外在行为是流。品行操守高,外在行为必然正。作为直接与腐败作斗争、奋战在反腐败斗争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培植良好的品行操守,才能担当监督别人的重任,在反腐防腐工作中才能有公信力,在监督工作中才能有权威性。否则,必然腰杆不硬、底气不足。
当前,腐败的形式、手段和领域都在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反腐败传统手段的不足正在显现。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查找和发现隐患和漏洞,及时发现有效的线索并成功查办,是必须面对的考验和挑战。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迅速成长,是社会信息的资源库、集散地,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话筒”,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便捷、速度更快、影响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类新媒体、自媒体不仅要会用,还要善用,善于从微博、微信中发现线索,并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做好廉政宣传,引导社会风尚。
全面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改革,既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对全面深化改革起着纪律保障作用。特别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纪检监察的内容、对象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因时因势改革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脚步,顺应发展要求。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